Aloha 專欄
Aloha 專欄
痛症
2024年7月6日 (星期六)

激痛點性膝蓋痛

作者
Chloe Mo
Chloe Mo
創辦人&註冊物理治療師

激痛點(Trigger Points)是肌肉中的一個局部區域,這個區域高度敏感,並且在壓迫時會產生疼痛,這種疼痛有時還會放射到身體的其他部位。激痛點通常與肌肉纖維內的緊張帶(tight bands)相關,這些緊張帶是肌肉纖維的一小部分收縮不放鬆的狀態,導致局部血流減少,進而導致缺氧和積累疼痛物質(如乳酸),引發膝蓋痛。膝部附近如股四頭肌、腘繩肌群(包括股二頭肌、半腱肌和半膜肌)、小腿肌肉(比如腓腸肌)和髂脛束等肌肉群中的激痛點,。這些激痛點通常由肌肉過度使用、肌肉緊張或姿勢不良導致。當這些肌肉持續處於緊繃狀態時,可能會對膝蓋造成額外壓力,從而導致疼痛。

高風險人群:

  • 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的人,如辦公室工作人員或專業駕駛員。

  • 頻繁進行重複性運動的運動員和勞動者,尤其是那些需要大量跑步或跳躍的人。

  • 缺乏適當伸展或肌肉不平衡的人,可能導致某些肌肉組過度緊張。

  • 未進行適當熱身或冷卻的運動員,可能增加肌肉緊張和激痛點的風險。

以下是一些常見的與膝蓋疼痛相關的肌肉以及可能的成因:

  1. 股四頭肌(Quadriceps)
    這是大腿前部的一組肌肉,對於膝蓋的伸直至關重要。過度使用,如長時間騎自行車、跑步,或者不正確的訓練方法,可能導致股四頭肌出現激痛點。

  2. 腘繩肌(Hamstrings)
    位於大腿後部的肌肉群,它們幫助膝蓋彎曲。長時間坐著、肌肉不平衡或過度拉伸都可能導致腘繩肌產生激痛點。

  3. 股內側肌(Adductors)
    這組肌肉位於大腿內側,參與腿部的內收運動。內收肌過度使用或受傷,如在進行側向運動或球類運動時,可能導致激痛點。

  4. 股外側肌(Iliotibial Band / IT Band Syndrome)
    雖然IT帶不是一個肌肉,但它是一條從髖部到膝蓋外側的厚纖維帶,與大腿外側的肌肉緊密相連。過度使用,尤其是在跑步者和自行車運動員中,可能導致IT帶綜合症,從而在膝蓋附近產生疼痛。

  5. 股二頭肌(Biceps Femoris)
    這是腘繩肌群的一部分,位於大腿後側。快速的方向改變或突然的加速運動可能導致股二頭肌激痛點的形成。

  6. 腓腸肌(Gastrocnemius)
    腓腸肌是小腿後部的肌肉,也是影響膝蓋疼痛的常見來源。穿高跟鞋、過度跑步或跳躍可能會導致腓腸肌的激痛點。

  7. 縫匠肌(Sartorius)
    這是人體最長的肌肉,從髖部斜向下到膝蓋內側。過度使用或不尋常的運動模式可能導致縫匠肌激痛點的形成。

  8. 股直肌(Rectus Femoris)
    這是股四頭肌的一部分,也是唯一跨過髖關節和膝關節的肌肉。突然的加速或過度伸展可能導致股直肌產生激痛點。

每個肌肉的激痛點可能由特定的活動、姿勢不當、肌肉不平衡或損傷引起。治療通常包括物理治療,當中乾針治療、激痛點定點放鬆、及筋膜放鬆治療效果最為顯著,一般治療2-4次已有明顯改善的效果。